《致敬——陕西少年写给武汉的信》从我们的少年如何看待和对待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“人民战争”这个特殊的角度切入,展现了一代中国少年的爱和善、责任和担当。全书收录的十八封信件中,有写给钟南山院士的、有写给奋战在一线的护士妈妈的、有写给火神山医院建设者的、有写给公安民警的、有写给快递小哥的,还有写给外交部长的……这些朴实的文字像涓涓细流一般滋润着阅读者的心,表达了当代少年们向“逆行者”的致敬,向各种岗位上奋斗在防控一线的人们的致敬!……通过这本书,我们希望传达给广大群众,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们——这场灾难过后,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紧张、泪水和恐惧,而是面对巨大的灾难,我们的党,我们的国家,我们的人民所表现出来的爱、善良、勇敢、智慧、坚毅和担当。
长篇纪实文学《梁家河》,力图再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成长的社会环境与精神升华的过程,让读者感知习近平总书记情感、思想、精神的变化,从而把对梁家河的探访变成一次体验过程、思考过程、共鸣过程和人生学问的获取过程。本书稿包括四个部分:第一部分“树高千尺忘不了根”,记录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回梁家河的情节;第二部分“窑洞里长满了故事”,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生活成长历程,揭示梁家河为什么成为他为民做好事、办实事的信念出发地和人生观、世界观形成地;第三部分“一声声唤我小名”,记录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伙伴们,在与习近平总书记的交往中获得了哪些人生“学问”,进而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,影响自己的人生道路;第四部分“我们走在阳光路上”,通过梁家河这个“窗口”,展现了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的历史脚步在梁家河留下的烙印,以及十八大以来梁家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。
本书为环境法理论、环境保护、环境法制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论文集,共收集58篇,基本上反映了环境法的研究全貌。
陕西省残联组织编写的这部报告文学集,共收录了我省24位优秀残疾人的感人事迹。他们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坚持,取得不平凡的成绩。展现了他们直面命运、顽强抗争、坚定信念、征服厄运的智慧和创造奇迹的拚博精神,很有启迪和教育意义。
本书是新西兰友人詹姆斯·门罗·贝特兰进行实地考察后追记“西安事变”这一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的专著。
刘知文是著名的民间诗人,其诗作经常在《诗刊》等杂志上发表,影响甚大。此是刘知文诗作的选集。其诗歌源自对生活、对社会、对人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带有沉郁而不沉沦的艺术色彩,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。著名诗人兼诗评家王燕生为之作序。
本书以诗歌形式,咏叹历代帝王。内容以叙事为主,一事一诗。对所有帝王依次排列,悉咏其事。总共80个王朝,530位帝王。
本书涉及中老年生活各方面知识,由《运动娱乐篇》、《医疗保健篇》、《老年法规篇》、《学习型家庭篇》组成。
本书共分四编:第一编,论述了南南合作的历史基础;第二编,论述了南方国家和地区文化复兴问题;第三编,重点论述南南合作问题;第四编,南南合作与中国,提出中国和平崛起的道路。
本书主要阐述了党的先进性,指导思想,党的性质,最终目标和任务,党的修养,民主集中制,党的纪律,基层组织建设及执政能力。
本书首次对魏晋名士作了全面和系统的历史性描述。从汉末到东晋末年的名士风度得到了多层次的描述和分析。揭示了魏晋名士的成因与人格表现。